2014年3月下旬,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荷蘭會見韓國總統朴槿惠/習近平會見芬蘭總統尼尼斯特。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在海牙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。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在荷蘭會見英國首相卡梅倫。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布魯塞爾會見比利時國王菲利普。
以上都是《人民日報》(海外版)的標題或正文第一句用語。「會見」的意思是:與客人、朋友相見。這裏的「會見」能用「接見」嗎?不行。會見來賓,就是「接見」;但是,「接見」多用於上對下,例如:總理接見外國大使。跟「會見」不同,「接見」指級別高的官員會見級別低的,而「會見」指雙方級別對等的人會面。「會見」與「接見」意義雖然相近,但是身分不同,使用時很講究,一字之差,禮儀卻有很大的差別,不能用錯。因此,國家主席先後會見多國元首。用法上,既對等,也很得體。用詞準確,得體,是一門學問。
至於「進見」,則是由下而上,表示「前往拜見」(長輩或首長);「進見」也作「晉見」。現代漢語中,共晉午餐,也可以寫作共進午餐,表示一同用餐。普通話一般多用「共進午餐」。
身分不同 用詞講究
言語生活中,還有文雅一點兒的說法:「謁見」。「謁見」是個文言詞,表示「晉見或進見」的意義,用於進見尊長,由下而上;與「謁見」近義的詞,還有:晉謁、拜謁、參謁等等,都帶有文言色彩,是古漢語的遺留。由於古今制度不同,使用習慣有異,文言色彩愈濃厚的詞,口語使用的場合愈少。
由於地域差異以及社會制度的不同,有的語匯只流通於某個地區,其他華語地區則較少使用。我們以《全球華語詞典》為例,說明一下:「接訪」就是其中的表表者。
「接訪」甚麼意思?領導或上級部門接待群眾來訪。這個詞只流通於大陸,海外華語地區基本不用,香港也不說。「接棒人」指接班人,具體是指接替前輩或前任職務、工作或事業的人。本詞多用於港澳、台灣、新馬泰,大陸地區則不怎麼用。「接軌」是個常用詞,本指連接路軌,比喻兩種事物銜接起來,納入統一的規範,比如:馬來西亞教育課程發展司華文科於1982年決定與中國接軌。此詞流通於大陸、港澳、台灣、新馬泰,成為全球華語地區通用的華語詞。
身分不同 用詞講究
言語生活中,還有文雅一點兒的說法:「謁見」。「謁見」是個文言詞,表示「晉見或進見」的意義,用於進見尊長,由下而上;與「謁見」近義的詞,還有:晉謁、拜謁、參謁等等,都帶有文言色彩,是古漢語的遺留。由於古今制度不同,使用習慣有異,文言色彩愈濃厚的詞,口語使用的場合愈少。
由於地域差異以及社會制度的不同,有的語匯只流通於某個地區,其他華語地區則較少使用。我們以《全球華語詞典》為例,說明一下:「接訪」就是其中的表表者。
「接訪」甚麼意思?領導或上級部門接待群眾來訪。這個詞只流通於大陸,海外華語地區基本不用,香港也不說。「接棒人」指接班人,具體是指接替前輩或前任職務、工作或事業的人。本詞多用於港澳、台灣、新馬泰,大陸地區則不怎麼用。「接軌」是個常用詞,本指連接路軌,比喻兩種事物銜接起來,納入統一的規範,比如:馬來西亞教育課程發展司華文科於1982年決定與中國接軌。此詞流通於大陸、港澳、台灣、新馬泰,成為全球華語地區通用的華語詞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