汴京午門石獅開寶九年(976)十月十九日夜,宋朝的締造者太祖忽然駕崩,年僅50歲。二十一日,晉王趙光義即位,這就是太宗。太祖英年而逝,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,于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。
十九日夜,大雪飛揚,太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光義入宮。光義入宮後,太祖屏退左右,與光義酌酒對飲,商議國家大事。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, 遠遠地看到光義時而離席,擺手後退,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,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,“嚓嚓”斧聲清晰可聞。與此同時,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喊:“好 為之,好為之。”兩人飲酒至深夜,光義便告辭出來,太祖解衣就寢。
宋皇後得知王繼恩回來,便問:“德芳來了嗎?”王繼恩卻說:“晉王到了。”宋皇後一見光義,滿臉愕然,但她位主中宮,亦曉政事,心知不妙,便哭喊道:“我 們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。”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,她這樣喊光義,就是承認光義做皇帝了,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:“共保富貴,不用擔心。”于是,趙光義便登 極為帝。
太祖之死,蹊蹺離奇,但太宗搶在德芳之前登極卻是事實。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,因此,曆來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。太祖本人身體健康,從他生病到死亡,只有短短兩三天,可知太祖是猝死的,而光義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,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。
然而,由于年代久遠,“金匱之盟”的重重迷霧也未能揭開,後人推測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。那麼,到底太祖是否有傳位光義之意呢?據說太祖每次 出征或外出,都讓光義留守都城,而對于軍國大事光義都參與預謀和決策。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陽,群臣相諫,太祖不聽,光義親自陳說其中利害,才使得太祖改變 主意。光義曾患病,太祖親自去探望,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,光義若覺疼痛,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,手足情深,頗令人感動。太祖還對人說:“光義龍 行虎步,出生時有異象,將來必定是太平天汴京繁塔(始建于太平興國二年,此為後人重修)
子,福德所至,就連我也比不上。“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准備將皇位傳給弟弟光義的。但是,這樣的說法難以經得住推敲,無非是後人的臆測而已。
太宗一即位,就改年號為“太平興國”,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。對于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鍵人物,都做了一番安排。他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, 封齊王,德昭為節度使和郡王,德芳也封為節度使。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,太祖的三個女兒還封為國公主。太祖的舊部薛居正、沈倫、盧多遜、曹彬和 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,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。而一些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,太宗都予以赦免。
除此之外,太宗更注重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。其實,太宗早在繼位前就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局了。太宗任開封府尹長達15年之久,正是韜光養晦之時,他在此 期間組織了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。據統計,光晉王的幕府成員便有60人之多。與此同時,趙光義還有意結交不少文官武將。即便是太祖的舊部,諸如楚昭輔和 盧多遜等掌握實權的朝中要員,太宗都著意加以結納。這兩人都與太宗關系密切,在太宗繼位後都升了官。太宗繼位後,其幕府成員如程羽、賈琰、陳從信、張平等 人都陸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,慢慢替換太祖朝的大臣。此外,太宗還罷黜了一批元老宿將如趙普、向拱、高懷德、馮繼業和張美等,將他們調到京師附近做官,便于 控制。
不過,太宗改變太祖朝政局的最重要的措施當是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,他在位時期,第一次科舉就比太祖時代最多的數字猛增了兩倍多。科舉使不少有才華之人都有 機會入仕,況且太宗朝取士多,而一旦被錄取,士子們便青云直上,這些“天子門生”出任各種職務,無疑對太宗心存感激,心甘情願地為新皇帝效力。這樣,即使 當時朝野內外對太宗的繼位有諸多非議,太宗也能夠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,將整個朝廷逐漸變成服從自己的機構,而“斧聲燭影”和“金匱之盟”則成為了 後人永遠猜不透解不開的謎團。
來源網:http://www.bestory.com:88/novel/10/99544/12165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